从北魏开始,一直到唐代开元年间,国家基本的土地制度是所谓的均田制,即官府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土地给民众耕种,死后交还。北魏的均田制,授田并不区分性别,丁男每人授田40亩,丁牛每头授田30亩,妇女虽然只能分到20亩,还不如牛,但毕竟可以单独分地,等于承认了妇女独立的土地使用权。
朝廷当然不是为了有意体恤女性。魏晋南北朝长期混战,人口本已灭杀严重,男子又经常被朝廷军队肆意抓壮丁,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严重不足,土地抛荒严重,给女性甚至牛只分地,实是无奈之举。
独立的土地使用权,使北朝女性在婚后的经济生活占有一席之地,并在理论上具备不依附于男子也能独立生存的能力,这是北朝妇女地位较高的经济根源。从北魏历经北周、北齐和隋代,给妇女分配土地的政策一直延续。
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一战时的欧洲。以英国为例,由于男子参战导致的劳力短缺,大量英国女性得以进入工厂,妇女的就业率大为提高,个人社会活动领域也得到拓展。工厂女工的平均工资与男工的比值由战前的1/3上升到1918年的2/3。战争期间经济地位的提高,直接改善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。
【英国女权运动领袖爱米琳·潘克赫斯特表示不再因为选举权问题而找政府麻烦,并号召妇女为战争中的祖国服务】
与此同时,英国女性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根本性的提升,19世纪末以来众多女权分子追求数十年而不得的政治权利,几乎在一夕之间拥有。1918年,30岁以上的英国女性获得了选举权。不过,随着战争结束后男人们陆续从战场上回来,英国女性经济地位又有一定程度的下降:她们要为退伍军人们腾出一些工厂中的位置。
1300年前唐代妇女在经济领域的腾退要比英国妇女彻底得多。公元589年,隋朝消灭南方的陈朝,再次统一南北,国内战争结束。随着和平年代人口逐渐恢复,朝廷手中剩余可授的田地越来越少,妇女首先成为政策牺牲的对象。
公元604年,隋炀帝即位后,规定田只授予男子,牛、奴婢、妇女一律不再享受分田资格,只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才能破例,如为鼓励女性守节,守寡的妻妾能分到30亩地。唐朝全盘继承了隋朝的土地制度。
【从北魏至唐时期的均田制授田概况】
这就几乎必然导致女性对于男子经济依附性的增强,家庭和社会地位的逐步沦落也在所难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